您当前位置: 首页  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喜讯!中心5位教师立项省哲社课题

发布日期: 2023-09-15 10:08:19

   2023年8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先后公示了2024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常规课题、青年课题项目立项名单。中心张宗倩、王晓丽、沈茜、尹向毅、刘纪蕊5位博士获得立项。

张宗倩博士申报的“农家子弟教育之路何以生成--基于西北麦村三代农村家庭的教育决策研究”项目立项为2024年度省哲社后期资助课题。

项目简介:“农家子弟的教育之路何以生成:基于西北麦村三代农村家庭的教育决策研究”项目简介:农村子代依托于教育获取社会成功,是目前较为公平且被制度保护的阶层跃迁渠道。但“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直接指向社会流动停滞与阶层固化的危机,这也引发学界以及农村社会对于“教育改变命运”的反思。农村家庭对子代接受教育实现阶层跃迁充满希冀的同时,又要面临农村子代教育竞争弱势的现实背离,在“教育改变命运”与“寒门难出贵子”所形成的矛盾夹缝中,农村家庭如何进行教育决策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政策语境下,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实力全面提升,这种经济现实为农村家庭的教育决策增加了“复杂性”,因此社会主流话语对农村家庭教育决策是“受制于经济的无奈选择”的“简单”定位有待商榷;再结合当前已有研究,存在对农村家庭教育决策的整体性与历时性关注不足、对其发生的社会现实与家庭境遇的回归不到位、决策主体的视角缺失与话语权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农村家庭教育决策的研究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现实关注与学术问题。基于此,本项目拟出版著作《突围:农家子弟教育历程中的家庭行动研究》,除绪论外,主要分以下四部分展开论述:农村家庭教育决策发生的社会实际;三代农村学生家庭的教育决策素描;代际变迁中农村家庭教育决策中的变与不变;农村家庭教育决策智慧、挑战与调适。

王晓丽博士申报的“挣脱与成长:近代乡村女教师职业生活研究(1900-1949)”项目立项为2024年度省哲社常规课题。

项目简介:清末民初,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为女性接触社会提供了可能,诱发了女性进入职场领域。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乡村女学逐渐发展壮大,由于女子教育的需要,女教师开始走进乡村学堂,成为新兴的一个职业群体。她们生长于一个大变革、大激荡的社会,处于中西文化冲突、城乡文化冲突、性别文化冲突等矛盾交织的中心,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女子解放,还是在乡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在现有的研究框架中,由于传统研究范式的影响,有关近代乡村女教师的研究始终处于沉寂状态。基于此,该项目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将近代女教师的职业生活图景置于社会激荡和历史大转局的近代中国乡村背景下进行考察,以此突出乡村女教师生命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除绪论外,主要围绕五个部分展开论述:近代乡村女教师产生的时代机运;近代乡村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图景;近代乡村女教师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品格;近代乡村女教师群体发展的社会价值及影响;近代乡村女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与启示。

 

沈茜博士申报的“县域教研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项目立项为2024年度省哲社青年课题。

项目简介: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作为教研系统“神经末梢”的县域教研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教研在乡村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县域教研倘若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区域内的乡村教师队伍质量及乡村教育质量也能得到切实保障。基于此,本课题拟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深入剖析县域教研的作用机理,构建理论模型,进而探索契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有效路径。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了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相互作用并形成异质性网络,其基本思想是“科学技术实践是由多种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建构而形成的网络动态过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能够深入剖析县域教研作用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为教研路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具体而言,本项目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标准及关键问题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国际比较研究;县域教研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域教研机制与策略研究。

 

尹向毅博士申报的“浙江省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立项为2024年度省哲社青年课题。

项目简介: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乡村学校发展需要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乡村振兴也需要乡村学校提供人才支撑。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浙江省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遵循“学理分析——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典型案例研究——提升机制构建”的总体研究思路。首先,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以及历史的视角出发对浙江省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进行深层的学理分析,从而得出两者互动发展的内涵、价值与功能、目标、原则以及理想样态等;其次,通过多种方式的调查研究得出浙江省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现状、成效以及困境;然后,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浙江省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透过现状分析深层次多维度的影响因素。再次,在现状调研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浙江省内多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典型经验。最后,综合学理分析、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成果构建浙江省乡村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提升机制。

 

刘纪蕊博士申报的“浙江省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立项为2024年度省哲社青年课题。

项目简介:城乡教育共同体是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具体落实。作为唯一一个全省域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省份,截至目前,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已累计超过4000 家,覆盖全省95%以上的公办乡村学校和义务学校。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对已实施的城乡教育共同体进行有效评估并为不同类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已有研究主要停留在城乡教育共同体优秀经验的叙事介绍及内涵、价值的讨论层面,多属逻辑推理和理论思辨类,缺乏关于不同类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内涵的操作性定义和评价研究。基于此,该项目计划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评价研究,挖掘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概念内涵,构建针对不同类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不同类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状、特征、差异性,探究不同类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各因素间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不同类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路径提供实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