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讲座信息

讲座信息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坊读书简报(第五十三期)

发布日期: 2024-10-28 10:16:48

    202492318:30,教师教育学院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坊在10308教师举办了读书分享会。中心负责人李长伟教授,中心老师舒志定教授、王燕红副教授、王贤德副教授、陆韵副教授、蔡正道博士,以及2023级和2024级教育学原理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

 本次读书会由杨雨欣同学主持,计欣欢同学领读,严纪彦同学作为与谈人,与中心的老师们和其他同学一起围绕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进行主题汇报与交流讨论。计欣欢同学首先从作者生平、书籍结构与内容以及当代思考等方面对于本书内容进行简要概述。随后她主要围绕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和知识与技能教育三个部分展开她的阅读感想。她介绍到,《教育漫话》的教育主题是“绅士教育”。洛克所提倡的“绅士教育”是对已经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子弟的教育。首先,是健康教育。在17世纪末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主要经营工商业、航海、冒险、征服殖民地、开启新的财源,迫切要求强健的体魄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一个基础。故而,洛克将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置,并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其健康教育主要从起居、饮食、医疗和运动四个方面展开。


 其次,是品德教育。第一,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方面。第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计欣欢同学介绍到洛克实施品德教育的主张,其一是及时施教。“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犯了重大错误,就要加以引导,不能认为孩子小时候的过失没长大的过失有损害就纵容他们,这种溺爱必定会使孩子学会打人、骂人、为所欲为,孩子如果在幼年时候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年之后很难改正。”这里突出了品德教育的及时性。其二是奖惩得失。洛克极力反对鞭挞和惩罚,他认为物质的奖励会使得儿童得到鼓励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追逐物质的错误讯息,而精神的奖励要优于物质的奖励。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尊重的方式来达到奖励的目的。这种精神的奖励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但同时,不得不用鞭挞的时候,鞭挞应该来的沉着严厉一点,并且应该一面鞭挞,一面教诫,要到鞭挞在心理上的印象能从儿童的面容、声调与屈服中表现出来,不单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该犯错,并且融化在真挚的悲悔里面。其三是多次练习。洛克认为儿童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好的,规则会被忘记,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必须经过反复地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一种行为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在儿童身上变成习惯。其四是榜样示范。洛克认为,儿童学习的一个主要手段——模仿,把他们应该做的或者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


 最后就是知识和技能教育。洛克强调了学问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具体意见,主要包括:诱导儿童建立在兴趣上学习;遵循先会认再会写的练字过程;坚持实用性标准的外语学习;强调教师与家长的辅助作用;帮助孩子养成自己的世界观并进一步强化为哲学观;娱乐与游戏是儿童的权力;结合身心发展水平、结合现实需要、结合孩子的天赋与兴趣安排课程。随后,计欣欢同学进行总结,约翰·洛克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的儿童保育依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受制于他所处的社会具体条件,有一些思想已经被证实错误,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批判,不能盲从。


 与谈人严纪彦同学对书本中的部分内容分享了自我思考。第一是就洛克描述的品德教育,理性在洛克的德育思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贯穿洛克的教育理论。身体的理性在于克制自身嗜欲,顺应自然生长规律;精神的健康在于遵从理性而非欲望的要求。当时背景下的洛克虽然以“上帝观念”作为儿童德行的基础,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宗教内容中严格筛选简易明白的道德原则用于世俗化教育。第二是强调习惯,洛克认为教育应当赋予年轻人的、会改变和影响他一生的、织入他的天性之中的习惯。理性是德行养成的重点,但由于儿童年龄小,所拥有的理性有限,无法在其早期德行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儿童的行动更多受本能的支配,所以幼年时期更多的是要通过教养者的理性指导尽早培养和确立习惯。洛克认为儿童的德育旨在培养儿童心灵的自制,而保持这样的能力需要依靠习惯的力量。


 邹延龙同学补充了洛克的历史生平,说明了洛克个人的两面性,既是教育家,也是当时的政治家。他的《教育漫话》不仅批判了当时天主教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些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中然同学认为如果只从健康、品德、体育、礼仪等方面来看,洛克的思想略显单薄,但是我们要将其思想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他说谈到“儿童什么时候需要教育”,尤其是家长什么时候去给予孩子适当且适时的教育,按照洛克的观点应当是在儿童尚未形成理性的时候。在此之后儿童在成人的过程中是会具备理性,到那时候家长的教育就是不必要的,所以说洛克强调的是及时施教。


 李长伟老师将洛克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相比较。第一他谈到身体教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讲的身体教育,其目的应该培养儿童勇敢的高贵品质。而洛克的身体教育是更多强调身体的健康,勇敢是次要的,缺失了亚里士多德说的“高贵”。第二讲的是德行。节制是一种美德,需要运用理性去节制个人的欲望。古典的理性是灵魂的本性,带有向善的方向指引,让人的灵魂超越世俗从而成为一个高贵的人。而勇敢作为一种高贵的德性,一个勇敢的人是可以为了城邦利不畏牺牲自我。对比洛克讲的节制欲望想达到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第三谈到洛克提倡的财产权。个体通过劳动将自然物品转化为私有财产。洛克特别强调财产权在自然权利中的核心地位,这种权利不是社会和政府的产物,而是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这一点对后世有很大的贡献。追逐利益要采取正当的手段,但是过分贪恋和追逐财务就失去了卢梭他们所讲的那种追求卓越的高贵德性。第四讲的礼仪。洛克很重视礼仪,礼仪其实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规范。将个体真实野蛮的本性遮盖,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平且美好地交往。

 舒志定老师:第一就洛克的身体教育而言,应当放在他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去考虑其含义,当时的人意识到对人本身的关注,意识到和人的自由和人的理性的相关性。18世纪的人身体锻炼,为了维护像卢克说的他小孩的身体健康的那些原则,具有个体性,所谓具有个体性的不适用于我们今天21世纪,这个论断很难成立,很难承认。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面我们今天去阅读他的著作,我们到底要去挖掘他什么东西,哪些东西它是合理的,值得我们今天去思考的。第二谈到娱乐和游戏。舒老师说,洛克主张儿童和父母一起去制作玩具,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节制一些欲望;集中注意力;勤奋善思;努力力创新。洛克说通过制作玩具能够有这些,但是中间他没有认证,为什么制作玩具会有这的效果。这样说只是凭感觉,所以洛克的整部著作只是一种经验的推断,缺乏科学实证过程。那么我们现在读书的人,不能机械地就接受他的观点,要根据实际展开理性评判。我们要去研究洛克重视孩子自己来制作玩具,这件事情本身它具有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制作玩具的这样一个教育活动能够存在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去探讨的。第三是我们要从教师教育者的主导转向被教育者的主导,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教育者的地位,被教育者不能缺场。你要确立教育对象的地位,让这个人真正成为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应该做些什么事?职责角色有充分的认识清楚。所以洛克讲的制作其实就一个“参与”,让孩子主动来参与,平等地参与,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受教者在参与中能获得自我改变。第四是教育要去激发个体内在的主动,是一种体验关系。人其实是一种交往的对象性的存在,所以人是交往活动的一种存在。那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去学做玩具学做的关系?其实就是建立一种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关系,通过体验物质性的世界,而找到自我的内在潜质。


 最后,主持人杨雨欣同学总结会议。此次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