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教育学院2025年“太湖教育论坛”第二讲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4-07 13:32:35

4月3日下午,教育学院2025年“太湖教育论坛”第二讲在我院10幢512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台湾著名教育哲学和通识教育研究学者黄藿教授,作题为“麦金太尔的‘practice’概念在教育哲学上的蕴意”的专题讲座。论坛由教育学院李长伟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论坛伊始,黄藿教授系统阐释了德行伦理学及其核心概念——德行。他指出,德行伦理学作为重视德行培养的理论体系,倡导以德行塑造引领行为与生活。麦金尔作为当代德行伦理学的主要推动者,在西方哲学界成就斐然。其代表作《德行之后》是20世纪英语道德与政治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不仅批判了当代道德体系的碎片化,还主张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德行伦理传统,强调个体在社会共同体中的成长与实践,对化解当下道德危机具有重要价值。


   黄藿教授指出,在麦金太尔的理论中,“practice”具有丰富内涵,不能简单等同于“实践”。黄教授从词源学和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牛津在线辞典》分析,指出“practice”的含义丰富,不可简单等同于中文的“实践”。在教育领域,“practice”指代有序且复杂的社会合作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学科探究等活动,不仅能提升知识技能,更能培育德行。黄教授通过对比不同译本,强调了准确理解概念对于把握教育哲学内涵的重要性。

 此外,黄教授深入探讨了“practice”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指出新手入行需融入行业传承,学习前辈经验。他纠正了部分中译本对“To enter into a practice”的误读,并对行业与机构的区别进行辨析,阐述行业可能产生恶果以及色情行业能否称为行业等议题,引导思考行业的道德属性。在教育层面,黄教授强调,教育应被视为“a practice”,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追求成绩与证书。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就亚里士多德与麦金泰尔德行概念的区别、教育在追求效率和成果量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内在价值与外在利益、“practice”翻译的准确性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黄教授一一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对麦金泰尔哲学思想的理解。

   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麦金泰尔哲学思想,启发了对当代教育问题的思考。希望通过研讨,同学们能将理论融入教学实践,持续推动德行教育发展。